荐读 | 标准、计量、合格评定的共性及一体化路径分析
发布时间:2022-08-11 11:42 阅读量:1070

标准、计量、合格评定(包括检验检测和认证认可)作为NQI的传统三大支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质量技术链条,是各国政府和企业提高生产力、维护生命健康、保护消费者权利、保护生态安全和提高国家质量水平的重要手段。一直以来,我国的标准、计量、合格评定都处于各自发展的态势中,且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发展不协调现象,对市场监管系统的改革和监管措施的推进落实产生了一定的不利影响。

标准、计量、合格评定一体化(“一体化”指机构上整合资源,技术上优化协同共享互认,制度上步调一致深化改革等,下文同),有利于推进各级市场监管领域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合作,平衡各质量要素的有效占比,加快形成系统高效的一站式政府监管模式,同时也有利于推动中国质量走向国际化、专业化,在影响力和认可度方面加快实现和国际社会的接轨,同世界各国一起共享高质量发展的成果。



标准、计量、合格评定的共性

作为传统的NQI三大支柱,标准、计量、合格评定三者存在着功能与特性方面的共性,这些共性的存在让三者构成了国家质量建设的主要基石,面对不同的服务领域、服务对象和所处的监管节点相互交叉、相互作用。

计量是质量控制的基础,为标准和合格评定提供客观公正的数据支撑;标准引领质量提升,让计量和合格评定有据可依;合格评定建立质量信任,是落实标准和提升计量溯源水平的重要手段。三者缺一不可,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相互渗透,共同构成了一条科学严谨的质量技术链条。

标准、计量、合格评定三者间的共性主要表现在:

都以提升质量为价值导向

质量具有可量化、可评价、可比较的特性,这些特性让我们可以通过计量、标准化、合格评定活动对其进行控制和改进,让质量从抽象的概念变成具象的结果。在以质量提升为价值导向的前提下,标准、计量、合格评定的效能将得到充分释放,对持续提高我国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水平,推动我国产业价值链从低端向中高端延伸,更深更广融入全球供给体系都将形成强有力的支撑。

都以贸易便利化为服务纲领

计量的准确性,标准的统一性,合格评定的有效性,最终都需要经过市场和消费者的检验,主要途径就是贸易合作。我国加入WTO后,国际贸易的频繁与出口量的快速增加,如何有效规避技术性贸易壁垒,让中国产品销往全球,实现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始终是NQI的主要服务纲领。比如,我国在实施“一带一路”倡议过程中,与沿线国家和地区、欧盟的经贸往来,很大程度上都得益于在标准、计量和合格评定结果互认互信的基础上实现,三者在国际贸易便利化中的支撑性作用十分突出。

都是驱动科技创新的重要工具

NQI理念的出现与发展本身便是科技发展的结果之一,而随着NQI在全球领域的普及和成熟,也在不断驱动和助推科技创新的步伐,并反向需求高水平的NQI技术。在创新成果产业化过程中,NQI在深入推进高校、科研院所、研发型企业的跨领域、跨学科合作中起到了关键性的先导作用,尤其是大数据开发、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对高精度测量、标准信息化、合格评定技术革新都有着极高的要求。

都是深化市场监管体制改革的有效手段

在强调“质量强国”的当下,从高速度转向高质量的经济发展理念是必然趋势,它要求国家要加快形成与其相配套的、保障高质量经济理念能够顺利落地实施的制度体系。标准、计量、合格评定都是政府发挥市场监管职能的主要技术手段,它们在保证市场竞争公平公正,规范和维护市场秩序,营造诚实守信的市场环境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NQI为加快市场监管机构职能转变,促进市场监管技术资源整合,提高市场监管服务能效,实现“质量强国”提供了科学有效的手段。


我国NQI发展现状

纵观我国参与国际事务,开展标准、计量、合格评定事业的历史,始终坚持兼容并蓄与创新结合的理念,取得了很多丰硕的成果,奠定了我国NQI的基本格局。总结来看,我国NQI总体现状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在管理机制上,我国NQI主要由政府统一集中管理。市场监管总局负责统一领导和部署,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分工管理本部门、本行业相关工作,各省级人民政府市场监管部门统一管理本行政区域相关工作,制度建设基本完善,市场的干预和主导作用较少。

二是在政策环境上,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发展规划、改革意见,如《中国制造2025》《国家科技创新“十三五”规划》《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等充分明确了NQI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并提出了基本要求、方向及改革重点,不仅完善了NQI的政策架构体系,也指明了基于“一站式”服务的改革方向。

三是在队伍建设上,国家重视质量基础设施领域的机构建设与人才培养。据不完全统计,在计量领域,全国有7个国家计量测试中心和30个省级计量科学研究院(所),187个国家型式评价实验室,从业人员2万多人;在标准领域,共有500多个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近200个标准化研究机构,相关工作人员超过4万名;在认证认可领域,认证机构480多家,获证组织62.5万余家,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制度覆盖30多个行业;在检验检测领域,我国共有各类检验检测机构3.9万家,全行业从业人员110多万人。NQI整体发展规模可谓逐年增加,涌现出一大批创新能力强、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和机构。 

四是在技术水平上,我国NQI的技术能力发展迅速,提升较快。标准工作方面,截至目前中国共有国家标准36800多项,备案的行业标准62000多项、地方标准38000多项、团体标准近10000项,主导制定国际标准近600项。在计量工作方面,我国国际互认的校准和测量能力已跃居全球第三,亚洲第一,自主可控的国家时间基准达到3500万年不差一秒,长度量子基准达到每秒误差不多于50纳米,这些技术都跻身世界领先行列。在检验检测工作方面,2018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810.5亿元,较2017年增长18.21%,2018年共出具检验检测报告4.28亿份,同比增长13.83%。在认证认可工作方面,从过去单纯的产品认证,拓展到服务、管理体系认证、认证机构认可、实验室和检测机构认可等诸多领域,从2007年开始,中国取代日本成为获ISO有效认证证书最多的国家。


我国NQI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NQI获得了长足发展,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必须承认,距离国际一流水平仍有不小的差距。对照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求,我国NQI总体建设仍显薄弱,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五方面:

一是“一站式”服务发展受限。NQI属性复杂,涉及的行业多种多样,管理体制差异较大,工作协调难度比一般的一站式服务更高,难以建立联动机制形成较大的合力。

二是国际竞争力不强,市场被外国资本蚕食。国际上由于我国NQI国际化水平不高,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上所占市场份额较小,制约了中国装备、技术和服务“走出去”。而国内市场份额正在被SGS、TUV、BV等以提供检验、认证、评估、咨询、培训等一体化服务为特色的外资机构瓜分蚕食。

三是技术研究不足,影响力受限。NQI是国际上破解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重要因素,非常强调技术支持,需要强有力的技术研究、但目前我国关于NQI的相关技术研究工作投入的人力物力较少,取得的重要研究成果不多,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更是凤毛麟角。相较于国际一流水平,我国NQI研究工作差距还很明显,急需增加科研投入,创新技术研究,提高优势竞争力。

四是发展迅速,监管不到位。随着市场规模日益扩大,我国监管主体存在的问题逐渐凸显出来,执法资源不足、执法能力欠缺等问题直接导致市监管工作难度大,质量低。

五是质量基础设施认知度不高。一方面,有些机构和地区还没有从战略全局高度看待NQI,参与建设的积极性有待调动;另一方面,NQI的相关研究刚刚起步,社会上对其战略性作用认识还不够,处于受益而不觉、失之则难存的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NQI的建设和发展。

针对以上问题,探索实施标准、计量、合格评定一体化,是现阶段我国优化NQI建设、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一项重要举措,在有效统筹现有资源整合机构、撤销或合并重复建设、建立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协调财政投入及社会资本的合理分配、提高我国NQI技术研究能力、增强市场竞争力等方面均有着积极的意义。


一体化路径分析

当前我国NQI的发展程度已明显出现疲软态势,探索标准、计量、合格评定一体化可行性,从资源共享、机构精简、职能优化、市场主导等方面对NQI监管模式和技术发展进行创新,我们建议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是加强政策立法引导,为一体化创建宽松良好的发展氛围。这方面可以借鉴欧美经验,国家研究制定政府参与公共管理技术机构的边界,以便在特种设备、计量等涉及公共安全等领域,保留若干国家级政府实验室,允许部分基础性研究技术机构保留纯公益属性,以满足维护国家权益和政府核心市场监管需求。

二是开展专项技术理论研究。结合国家重点专项开展NQI技术研究,围绕“一带一路”、区域经济一体化、《中国制造2025》等,研究国家、区域以及行业的NQI提升战略及措施;利用大数据、“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研究信息共享机制,推动资源整合,探索开展NQI服务信息平台建设研究;借助高校、科研院所及社会力量,凝聚质量技术服务合力,加强合作,探索标准、计量、合格评定一体化深度融合的方式途径,加强一体化融合机理的研究等。

三是探索机构整合模式,建立管理机制。统筹考虑资源环境、产业基础、消费需求等因素,从顶层加以梳理,明确一体化的战略定位、布局、功能,建立纵向、横向、联盟等整合模式;纵向整合,即同类型质量技术机构可跨行政层级整合,如广东、广西检验检(下转第57页)疫技术中心在各地市成立分中心,对各分支机构技术中心进行统一规划管理;横向整合,即通过对市或县隶属于不同部门或行业的技术机构的整合,建立统一管理的公共服务平台,解决机构、人才、资源的分配问题,提高服务水平和效率。联盟模式,即由一家机构为主导,在政府、企业、学校、协会之间建立合作关系,以各自平台为基础,发挥业务优势,搭建功能互补、协同发展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面向社会提供公益性、综合性的技术服务,实现技术研发集约化,发挥资金杠杆作用,带给企业更多便利。

四是加强示范效应,开展一体化改革试点工程。鼓励部分地区和机构先行先试,大胆创新,开展一体化试点工作,积极探索多种整合模式,充分发挥试点工作引领作用,及时总结经验,由点及面逐步推广;加快推进NQI示范区建设,形成在区域或全国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五是积极推动国际化进程。加强标准、计量、合格评定跨区域发展合作,及时跟踪全球NQI发展前沿动态,学习借鉴国外最新质量技术方法与经验,引入国际先进的NQI管理模式,引进高水平高质量专业人才等;贯彻“一带一路”战略布局,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推广以技术、经验和制度为核心的中国NQI,占据国际NQI产业竞争的制高点,争夺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战略高地;鼓励社会组织、产业技术联盟和企业积极参与NQI国际交流,大力宣传推介我国先进的质量技术,推动在重要竞争领域影响或主导国际标准制定等。

当前,我国正处在转型发展的攻坚阶段,大数据、共享经济等新技术、新应用、新模式的不断涌现,已引发了质量技术服务行业的发展模式转变,颠覆了现有的改革思路和架构。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都要随时做好应对变化的准备。我们坚信,在未来的数年或数十年内,经过一体化尝试,无论是政府部门的监管水平,还是服务机构自身的经营管理,乃至服务平台的培育和壮大,都将得到不同程度的优化和完善,我国整体质量升级将不断增强,市场结构将逐步趋于合理,市场服务能力将不断提升,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力将明显提高,我国必将真正迈入“质量强国”之路。